放射科設備 |
超聲科設備 |
手術室設備 |
檢驗科設備 |
實驗室設備 |
理療科設備 |
急救室設備 |
兒科設備 |
眼科設備 |
牙科設備 |
婦科男科設備 |
滅菌消毒設備 |
醫用教學模型 |
美容儀器設備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車 柜 |
ABS病床輪椅 |
醫用耗材 |
新聞中心
意研制成“原發性頭痛病”診斷機器人
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附近的MONZA市召開的第一屆意大利國家頭痛病神經內科研究協會(ANIRCEF)大會上,那不勒斯大學展出了由該學院頭痛病中心與ANIRCEF合作研制的“原發性頭痛病”診斷醫學機器人。該機器人被命名為AIDA,它能在150多種頭痛病中確診35種“原發性頭痛”(CEFALEA PRIMARIA,指原因不明的頭痛),并根據患者的癥狀及診斷病歷,自動制定出最佳治療方案,大大提高了治療的效率和可靠性。
據研究人員介紹,工業化社會里由于人們壓力過大,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頭痛。而“原發性頭痛”則是發病較多的頭痛類型,在實驗室及臨床上至今沒有很好的確診及治療方法。傳統的治療方法多建立在醫生的專業經驗基礎上。由于該類頭痛種類繁多,在治療過程中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容易導致醫生判斷錯誤,因此他們才決定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
AIDA并不是通常意義上能行走的機器人,它實質是一套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并具有自我學習功能。它可以從意大利國家頭痛病中心網絡數據庫中自動下載數據,并將數據納入到自身的系統,豐富診斷經驗。目前,意大利國家頭痛病中心網絡分別在阿維理諾、波羅尼亞、米蘭、那不勒斯、帕爾碼等五個城市設有中心。
此前,2002年2月,美國西雅圖生物與生命實驗室曾開發出病理學機器人,能幫助分析病理切片;2004年3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制出的機器人醫生,能攜帶傳感器和攝像頭進入病房采集數據,醫生則在電腦旁通過傳回的畫面和數據制定治療方案;2004年7月,日本松下公司研制的醫生機器人,能代替護士在醫院傳遞病歷和X光膠片;在歐洲和加拿大,醫生使用機器人幫助外科手術已經得到政府認可;近幾年,我國也曾利用機器人成功完成小兒外科手術、成人膽囊切除手術和遠程腦外科手術等。而這次意大利專家將機器人的概念應用于智能神經內科診斷,在全球尚屬首次。
下一步,ANIRCEF計劃將該機器人在全國范圍內與傳統的頭痛病診斷方法進行比對,以驗證其診斷的準確性。如效果理想,他們計劃在2005年申請市場認證,然后進入意大利和歐盟國家各大醫院。
那不勒斯大學研究中(zhong)心(xin)主(zhu)任Roberto De Simone教授重視與(yu)中(zhong)國(guo)的合作關系,希望能有機會與(yu)中(zhong)國(guo)同行合作。
本文由廣州佳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