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設備 |
超聲科設備 |
手術室設備 |
檢驗科設備 |
實驗室設備 |
理療科設備 |
急救室設備 |
兒科設備 |
眼科設備 |
牙科設備 |
婦科男科設備 |
滅菌消毒設備 |
醫用教學模型 |
美容儀器設備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車 柜 |
ABS病床輪椅 |
醫用耗材 |
新聞中心
新加坡正研制納米技術人造韌帶和肌腱
新加坡正研制納米技術人造韌帶和肌腱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郭子洪博士和杜壽祿博士近日開始帶領研究人員以納米技術著手研制人造韌帶和肌腱,以解決韌帶或肌腱損傷不易醫治的難題。
據兩位博士介紹,人造韌帶是以組織工程(tissue engineering)制造的,人造韌帶則是以生物材料制成的支架(scaffold)為骨架,然后鋪上干細胞制成。他們使用的支架以一種稱為聚乳酸與聚羥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簡稱PLGA)的材料制成。PLGA是一種會生物降解的材料,在體內分解后不會危害身體。
PLGA合成一絲絲粗細約0.7毫米的絲,再織成漁網狀的支架。對于干細胞來說,這片漁網的孔洞依然太大了,所以杜壽祿再以納米科技,在孔洞中填入只有400納米粗細的網狀細絲(100納米大約等于頭發直徑的千分之一)。這么一來,干細胞便會被“漁網中的漁網”抓住。
杜壽祿說,當支架做好后,便可以在上面鋪上一層干細胞。干細胞取自人體的骨髓,會生長成任何組織器官。大約只要4個星期左右,支架就會降解,剩下細胞組織。
郭子洪說,為了把干細胞和支架培養成韌帶,他們還利用生物反應器(bioreactor)讓細胞組織不斷收縮和伸展,讓干細胞生長成韌帶組織。
據了解,他們打算在明年1月在兔子身上做實驗。兔子實驗成功后,還須要把實驗擴展到體型較大的動物如羊和豬身上,最后才進入人體臨床實驗階段。 這種人造韌帶至少還需10年的時間,才可以正式成為治療韌帶和肌腱損傷的療法。“人體臨床實驗至少得觀察七八年,收集讀數資料,最后得經過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批準。”
目前,除了使用PLGA,他們也利用其他更優越的生物材料,例如蠶絲。蠶絲更為堅韌,可以制成更好的支架,這意味著人造韌帶和肌腱更為強韌,治療效果更好。
本文由廣州佳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