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設備 |
超聲科設備 |
手術室設備 |
檢驗科設備 |
實驗室設備 |
理療科設備 |
急救室設備 |
兒科設備 |
眼科設備 |
牙科設備 |
婦科男科設備 |
滅菌消毒設備 |
醫用教學模型 |
美容儀器設備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車 柜 |
ABS病床輪椅 |
醫用耗材 |
新聞中心
“人造皮膚”在上海誕生
從上海組織工程研究與開發中心傳來消息稱,這個中心開展的“組織工程皮膚的體外構建、低溫保存和臨床應用”項目,已經創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造皮膚”。
據報道,一般燒傷和潰瘍患者需要皮膚修復時,通常采用從患者自身采集皮膚、然后移植至受損部位的辦法,但是被采集皮膚的部位會產生新的創傷。尋找和制造“人造皮膚”,一直是臨床醫學上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上海組織工程研發中心發明的“人造皮膚”技術,只需從患者身上采集一塊一元硬幣大小的皮膚,就能在實驗室里“培養”出滿足臨床要求的“人工皮膚”,消除了傳統皮膚缺損療法給患者帶來的痛苦。
通過傳統治療手段無法修復的創傷,“人造皮膚”也可以彌補。“因為'人造皮膚’硬度適中,能像'布’一樣被剪裁出任意形狀。”項目完成人之一楊光輝博士介紹說,杭州一家醫院上個月找到上海組織工程研發中心求援,他們在為一位頭部皮膚受損患者完成自身皮膚移植后,發現患者頭部大部分缺損雖已修復,但仍有細小的殘余創面無法修補。多個修補方案失敗后,這家醫院將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人造皮膚”上。這幾天,研發中心用“人造皮膚”為患者實施了手術,補上了缺損。
由曹誼林教授領銜的課題組歷時數年,選取上百種材料進行試驗,最后甄選出“殼聚糖”作為“人造皮膚”的基質材料。殼聚糖來源于蝦、蟹的外殼,成本低廉,而且可以在人體內降解,被人體完全吸收,減少產生排異反應的可能性。目前,“人造皮膚”項目已申請發明專利4項。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終身教授、著名整復外科專家王煒認為,“人造皮膚”的誕生,是對傳統組織缺損治療方法和模式的重大創新,為燒傷等皮膚缺損患者帶來福音,同時也為全面突破人體皮膚缺損修復難題帶來曙光。
本文由廣州佳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