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設備 |
超聲科設備 |
手術室設備 |
檢驗科設備 |
實驗室設備 |
理療科設備 |
急救室設備 |
兒科設備 |
眼科設備 |
牙科設備 |
婦科男科設備 |
滅菌消毒設備 |
醫用教學模型 |
美容儀器設備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車 柜 |
ABS病床輪椅 |
醫用耗材 |
新聞中心
我國利用現有設備開發類PET成像效果
Time:2011-11-1 9:55:53 Author:admin
我國利用現有設備開發類PET成像效果
說PET(正電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大概沒幾個人能懂,不妨這樣說,這是專門用于腫瘤及其轉移早期發現的大型醫療儀器,售價在千萬美元以上,患者單次檢查的費用即高達1萬元。高額的檢查費和設備費,令國內各大醫院都對其望而生畏。可是,這種昂貴的成像技術確實有助于人們及早發現腫瘤,特別是發現對外科醫生來說極其重要的腫瘤是否轉移的蛛絲馬跡,從而采取措施,便于患者全面康復。難道就沒有既能達到同樣效果又為患者、醫院、國家省錢的方法了嗎?
當04年日本學者TaroTakahara提出類PET概念,認為可以應用核磁共振達到與PET相近的成像效果。05年我國學者在北京的放射年會介紹與評價了這一觀點。當時參會的深圳南山醫院放射科主任高德宏立即感到機遇來了。回來后,他與沈比先、閆守芳一道就這個理論探討現實中可行的做法。一般的核磁共振已經可以對常見的腫瘤及其轉移能夠做出判斷,但顯示率不太高,遠比不上PET。但是把成像序列特殊處理后,經最大密度的投影重建,就能夠得到類似PET的成像效果,叫類PET。經過大半年的反復試驗與摸索,他們利用醫院現有設備,在50多個自愿者的協助下,終于發現該圖像的特點是對淋巴結、神經、腺體和腫瘤組織的顯示極為敏感,對其它正常組織的顯示不敏感,從而突出、立體、多角度地顯示病變組織,主要用于頭頸部及體部腫瘤周圍侵犯及淋巴結轉移,結合常規核磁共振檢查,可以更準確地進行腫瘤分期。目前已在該院腫瘤科、普外等幾個科室運用,反映良好。
高德宏、沈比先、閆守芳因為這項研究利用得以榮獲2005年南山醫院學術年會新技術新項目一等獎。
本文由廣州佳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編輯